隨著全球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日趨嚴重,生物安全形勢愈發嚴峻,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,因此P2微生物實驗室的運行與維護、廢棄物處理就變得至關重要。 P2微生物實驗室的運行與維護: 1、實驗室入口張貼「生物性危害」標示。 2、實驗進行時,關閉實驗室門。只有被核準的人員方可進入實驗。實驗室主管有責任且具職權管制進出人員,必須建立進入實驗室的審查程序。例如:只有熟知潛在危害方可進入實驗室,先天免疫缺乏者、高危險性后天感染者,或感染后病癥特殊者,禁止進入實驗室。 3、實驗完成后必須洗手。 4、工作區禁止:吃、喝、吸煙、儲存食物、使用化妝品等。 5、禁止以口操作移液管。 6、任何物質禁止放入口中,禁止以舌舔標簽。 7、工作時穿實驗衣,且此實驗衣不可于非P2工作區域穿著。受污染的實驗衣以高壓滅菌法進行消毒。 8、實驗室禁止穿涼拖鞋。 9、實驗衣與自己的衣服必須分開放置。 10、戴安全眼鏡或防護面罩。 11、操作感染性物質必須配戴隔離手套,尤其手上皮膚有受傷時。 12、小心操作以減少感染物的濺溢或氣霧的產生。 13、工作桌在每次實驗完成后與一日工作結束后以70%酒精擦拭消毒。操作中有人接觸或生物危害性物質濺溢時須立即消毒。 14、實驗室應該保持整潔,實驗不必用到的物品不應該出現。 15、安全操作尖銳品的要求為: 15.1、盡可能使用塑料器材。 15.2、不可徒手處理破碎玻璃器皿,而須使用機械式器具,如:掃帚與畚斗、鉗子、鑷子等。裝有感染性針頭、尖銳物品、及破碎玻璃的容器須先消毒,再按照適當的法令規定處置。 16、以防漏容器收集、處理、儲存、傳遞、運送培養物、組織或組織液樣本。 17、所有培養物、儲存物、及其他管制廢棄物,在丟棄前需按照認可的方法消毒,例如:高溫高壓滅菌法處理。若消毒須在臨近實驗室進行時,所有物品需置于耐用、防漏密閉的容器中,以便安全運送。 18、除定期消毒外,若發生有感染性物質潑灑或其他污染情形發生時,實驗室內儀器及工作臺面須以適當的殺菌劑消毒,受污染的儀器依照政府相關單位的規定消毒及包裝后,才可以移出維護修理。 19、操作細菌、病毒或是感染性物質相關實驗時,若需使用微量吸取器進行操作微量液體的吸取,需使用含過濾頭的tip以避免發生污染,當使用完后tip需置于含10%的Virkon消毒殺菌水溶液的瓶內浸泡,待瓶內空間飽和時將漂白水移除后再置于廢棄桶進行消毒,此處理步驟由操作病毒人員視情況自行處理廢棄物。
P2微生物實驗室的運行與維護